戲劇劇本館
林摶秋劇作選:《醫德》、《高砂館》(1943)
在動盪不安的二十世紀四〇年代,林摶秋是東京劇壇首位臺灣人劇作家,一生跨足戲劇、電影、實業界。戰火熾熱的一九四三年,返回臺灣不久的林摶秋和王井泉、張文環等人於臺北成立「厚生演劇研究會」,被喻為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。本書收錄林摶秋代表劇作《醫德》與《高砂館》,以中日文版本同步刊載,並由石婉舜教授專文導讀,再現歷時一甲子後,依然餘韻不絕的劇作風華。
1943年完成的《醫德》,是林摶秋個人十分偏愛的一部獨幕諷刺喜劇,刻劃了1940年代的臺灣農村,在新舊交替間的幾種代表性人物。貧家夫婦金旺與阿惜將要生產頭胎,僱請名叫「孔方」的醫生來順產;金旺的母親琴婆祈告著,甚至「賄賂」各路神明保庇;妹妹月美不信這套,反求學校有經驗的老師慈惠來相照看。孔方醫生趁著產婦臨盆之際大敲竹槓,討索高價。於是劇情的諷刺喜感,及角色的心境與嘴臉,就在討價還價之間,趣味橫生地表現出來。
《高砂館》一幕四場,講述基隆港邊一群小人物的酸苦生活。故事發生的場景,是一間名為「高砂館」的旅館兼小吃店內,時間則是中日事變之後不久,日本人正從中國撤退。此劇以臺灣舊名「高砂」,象徵舊時代的「臺灣」,在面臨新變局時的處境,並藉由店主家人、夥計、港邊工人及歸臺旅客等人物,點染出一幅人生悲喜圖。
林摶秋劇作選:《醫德》、《高砂館》(1943)
林摶秋
NTD 220
NTD 150 (至2015-12-31為止)
中、英、日文導言; 中、日文劇本
9789860402520
作者簡介
林摶秋
編劇林摶秋(1920~1998),桃園人。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。他雖然攻讀經濟學,卻對文學戲劇有濃厚興趣,曾加入日本聞名的「紅磨坊新宿座」,同時還接觸電影攝製工作。1943年與呂泉生等人籌組「厚生演劇研究會」,編導演出《閹雞》等劇,1957年籌組「玉峰影業公司」,拍攝「阿三哥出馬」、「嘆煙花」等台語電影代表作。
【表演台灣彙編:劇本、設計、技術,1943~】 戲劇劇本館──林摶秋劇作選《醫德》、《高砂館》
出版單位/國立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
發行人/周景揚
地址/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
信箱/theatre@ncu.edu.tw
總編輯/周慧玲
執行編輯/李易修
執行編輯/詹 傑
助理編輯/蔡家綾
劇作家/林摶秋
英文翻譯/司徒嘉怡
校對/Frank Episale
日文翻譯/小原欣子、鈴木香織
校對/鈴木直子
法律顧問/李友琦
製作公司/潑墨數位出版公司
發行日期/2013年11月 初版